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B组链球菌 (b族链球菌阳性)

作者:安明雅 科普百科 2023-04-26 01:55:20 阅读:19

B组链球菌

B组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Str.Agalactiae),自1935年首次报告其为产褥期败血症病原菌以来,已知该类细菌是产后感染和新生儿感染中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存在于人类生殖道和肠道的正常菌群。

B组链球菌 (b族链球菌阳性)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B组链球菌别称:无乳链球菌

概述

B组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Str.Agalactiae),自1935年首次报告其为产褥期败血症病原菌以来,已知该类细菌是产后感染和新生儿感染中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存在于人类生殖道和肠道的正常菌群。B组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为灰白色菌落,直径约3~4mm,环以β-溶血透明带。按照B组链球菌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将该类菌分为若干型,如Ia、Ib/c、Ia/c、Ⅱ、Ⅲ、Ⅳ、Ⅴ和Ⅵ型。Ⅱ型常引起败血症,Ⅲ型易致脑膜炎。

发病机制

B组链球菌可寄殖于妊娠期妇女的***、肠道和尿道,新生儿可直接自母体,或分娩时由母体生殖道寄殖菌上行感染。成人中B组链球菌感染少见,以产妇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为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慢性肝功能不全、HIV感染、恶性肿瘤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患者。新生儿感染分为早发和迟发性两类型:①早发者在出生后5日内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出生后24h。母亲有产科併发症者占60%。早产儿较足月产者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无明确感染原发灶的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一般起病急、嗜睡、进食差、黄疽、体温异常,常可出现呼吸窘迫症,约1/3患儿伴脑膜炎。病情重危,常在1~2日内死亡。随着人们对该类感染的重视,其病死率目前已有下降,现平均为10%~15%,但在低体重出生者(体重<1.5kg)病死率仍可高达50%,而足月产者为2%~8%。②迟发者感染髮病时间为出生后7日至3月,平均发病年龄为24日。临床表现主要为败血症,40%伴发脑膜炎,多发于早产儿。症状多不典型,可仅表现为嗜睡,拒食,一般可伴发热。一些患儿可呈暴髮型,在数小时内进展为中毒性休克、抽搐等,病死率高。脑膜炎患者(包括早期发病者)中25%~50%存活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痴呆、脑积水等,1/3患儿失明、耳聋。此外,败血症患者尚可有骨关节感染等迁徙病灶。

临床表现

成人B组链球菌感染的发病除产妇外,在其他人群,包括非妊娠妇女中有增多趋势,多发生于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的各种病人中,常为院内感染,病死率可高于婴儿。
B组链球菌所致生殖道感染多发生在产褥期妇女,最常见为***内膜炎和***切除术后伤口感染,少数重症感染者可发展为盆腔脓肿、中毒性休克和血栓性静脉炎。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患者易发生该类菌所致肺炎,最常见的原发病为糖尿病、脑梗塞等。B组链球菌所致心内膜炎多发生在原有心瓣膜病变患者中,赘生物大为其特徵,病死率可高达50%。该类菌尚可致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诊断说明

B组链球菌感染的诊断需根据血、脑脊液、脓液等标本中分离获得病原菌确诊,但自黏膜表面获得该菌无诊断意义。近年来发展的几种抗原检测方法,可在获培养结果前提供诊断参考依据,如反向电流免疫电泳法(CIE)、乳胶颗粒凝集试验(LPA)等的套用,测定各种体液中该菌的抗原成分,上述试验检出率高,如可检出脑脊液标本的91%,假阳性者约5%。

治疗说明

治疗新生儿、婴儿和成人B组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在病初感染病原未确定时可先予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联合,以取得协同抗菌作用,并扩大抗菌谱,一旦病原菌明确后,可单用青霉素。由于B组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较A组链球菌为差,青霉素对B组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可为A组链球菌的4~10倍;此外,B组链球菌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菌量可达107~108/ml,鑒于上述原因,青霉素剂量宜高,每日15万~25万u/kg。在病原菌未明确前亦可以氨苄西林代替青霉素联合氨基糖甙类,氨苄西林剂量为每日150~300mg/kg,脑膜炎患者可酌情增高。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尚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红霉素等,但需注意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有青霉素类即刻型过敏反应者不宜用头孢菌素类;新生儿套用氯霉素时必须在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下调整剂量,无条件监测者不宜使用。成年人感染青霉素过敏者,尚可考虑万古霉素的替代套用。对败血症、肺炎、肾盂肾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疗程为10日,而治疗脑膜炎的疗程至少14日,一般14~21日;治疗心内膜炎疗程至少4周,一般4~6周或更长。

预防说明

对B组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可给予抗菌药减少或消除该菌的人体寄殖,也可给予疫苗预防。一般可在妊娠26~28周时检查***有否B组链球菌寄殖,如培养阳性者,在早产(<37W)或羊膜早破时,即予以氨苄西林预防新生儿感染。具有型特异性的多糖抗原疫苗,或多价抗原疫苗已用于动物,证实对感染具保护作用,对人类的套用尚在研究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83105.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