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李陵跟司马迁什么关系 (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

作者:颜延志 科普百科 2023-04-01 01:54:32 阅读:23

李陵事件,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

李陵跟司马迁什么关系 (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

李陵事件对于司马迁来说,谈不上成全,而是莫大的伤害——此事极大地摧残了他的身体和精神。

李陵事件回顾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西汉名将,擅长骑射。李陵是名将之后,一心想像祖父那样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他自视自己和手下武功高强,向汉武帝请求允许其率五千步兵“直捣匈奴王庭”,并对汉武帝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可惜李陵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匈奴的实力,以为凭借自己的勇猛就可以灭了匈奴,结果他所率领的五千部卒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败了也便罢了,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李陵当初既然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拍了胸脯说要力战匈奴,而且跟从的士兵大都已战死沙场埋骨于荒漠之中,那么作为头领的李陵就应该保全气节,血战至最后一息,而不应该垂剑投降,这样做即对不起他手下那些壮烈牺牲的勇士,也让他的家族和汉庭蒙羞。

李陵事件另一个主要责任人是汉武帝,汉武帝晚年刚愎自用、暴戾多疑,他指派的两个西征匈奴的主要将领皆不当:首先指派根本不会打仗的李广利为帅就是个大错误,他因为宠爱李夫人而爱屋及乌,想让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立功封赏;其次汉武帝不应听信李陵一番慷慨陈词,然后就答应给他五千步兵命他去“灭匈奴”,李陵固然武艺高强且深得部下士兵爱戴,但是再厉害凭五千步兵就能灭了匈奴那也是“狂夫妄言”。

西征匈奴的失败让汉武帝很没面子,很气恼,但是气归气,他总不好拿“大舅子”李广利开刀吧,那样就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明用人不当,而且宠姬李夫人也不会答应,这时候汉武帝需要一个替罪羊,这只“羊”就是李陵,因为李陵投降了匈奴,因此汉武帝就把西征匈奴失利的责任一股脑“甩锅”给李陵,把他的家人和三族给杀了。

李陵的投降让汉武帝勃然大怒,众大臣们为了自保也“一边倒”地齐声附和汉武帝、声讨李陵,偏偏司马迁“不合时宜”地站出来为李陵说好话,替李陵辩解开脱,说李陵孤军深入,以区区五千步卒战八万匈奴兵,杀敌万余,投降也未必是真降。

“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汉武帝此时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司马迁的劝谏,反而因为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而把他下狱论罪,并对司马迁施以宫刑。

李陵事件对司马迁的后半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司马迁受宫刑后,变成了一个“不是太监的太监”,这严重损伤了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士子、一个读书人的自尊与自信,带给他巨大的精神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从此,司马迁是个另类,至死背负着沉重的屈辱,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他自觉不会被任何阶层接受,人们嘲笑鄙视他,便再有才情也枉然。

从此,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士大夫、一个才子的司马迁“死”了。心灰意冷的司马迁从此只是“太史公”,终日埋在故纸堆里,终于完成了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光辉著作《史记》,他以写书来麻痹自己,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有人说是李陵事件成就了司马迁,所以才有了《史记》,照照不这样认为,司马迁本是史官,即使不受刑罚,写史书也仍然是他的本职工作,只不过通过此次事件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对社会与政治、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并把这种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贯穿在《史记》当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是因为士族与外戚的矛盾吗?

汉武帝时期,士族集团还未形成,士族的力量还比较小。同时,那个时期的外戚势力也并不强大,汉武帝独掌乾坤。因而,士族与外戚的矛盾并不突出。不过,司马迁对外戚明显存在个人偏见,在他的《史记》中,充满了对卫青等外戚势力的鄙视,和对李家祖孙的同情。

司马迁对李陵的辩护,不属于典型的士族与外戚斗争的表现,司马迁的出发点其实很单纯,一是安慰汉武帝,二是希望保住李陵。

但对李陵寄予厚望的汉武帝,显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光是看到了司马迁的个人私心,没理解司马迁的话,有正面的意义。冲动之下的决定,给司马迁个人带来极大痛苦。

西汉时期的士族与外戚势力

士族春秋以来就有,儒家士族阶层是汉武帝以来才逐渐形成的一个群体。到了西汉末年,这个群体逐步集团化,到东汉时期,形成了庞大的豪门氏族集团,即所谓的门阀集团。

司马迁是《公羊春秋》派儒家学者,是西汉中期的士族代表。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士族刚刚走向历史前台,势力并不强大,政治矛盾的主体,还集中在儒学与百家之学的斗争。

外戚势力自西汉开国就存在,不过外戚势力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公认,更没有体制上的保障。外戚势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偏好,以及外戚个人的实力。

汉武帝创立的内朝官制,为外戚集团的形成,以及外戚执政奠定了基础。汉宣帝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大力扶植外戚势力,并依靠外戚势力打倒了霍氏集团。

到了汉元帝、汉成帝,外戚成长为帝国核心力量。到这个时期,士族阶层完成了治国思想的一统天下,急于走向政权最高层的他们,在集团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外戚势力发生了激烈冲突。

司马迁作为士族代表人物,与卫青、李广利等外戚势力有矛盾,但总的来说不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是个独裁者,无论外戚还是士族,在他的手下,都没有形成派系的土壤。

所以,个人认为,司马迁替李陵辩解,跟士族与外戚的矛盾关系不大。

司马迁为何替李陵辩解

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俩是好友,他的理由有三条:

其一,李陵以五千步兵,力敌匈奴八万骑兵,杀敌过万,若不是叛徒出卖和孤立无援,这场战役就是彪炳史册的奇迹。即便最终只有四百人突围,从过程来看,这场战斗也算不上失败,匈奴人的损失要比大汉惨痛得多!

其二,李陵虽然兵败投降,但他一定不是真心投降,将来一旦有机会,他还会回来继续为大汉服务。

其三,李陵是无双国士,未来对国家的作用巨大,应该对他无奈的选择予以包容。

司马迁在为李陵辩解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安慰汉武帝,您没必要为这次战斗上火,其实战场战斗并没有失败,失败的是匈奴。

司马迁这么说是否有道理呢?至少第一条理由是成立的,李陵所率部队为步兵,不光人数少,步兵对骑兵,在力量如此悬殊之下,连匈奴单于都想打退堂鼓了,还不算胜利吗?

况且李陵的部队是策应,不是主力,也就是说,即便他全军覆没,也没有战略失败的责任。

把李陵比成无双国士,应该也没太大问题,李陵的才华汉武帝是承认的,认为他有祖父李广的风范。至少,在汉武帝心目中,李陵是未来可期的青年才俊。

至于李陵是真心投降,还是假意投降,这个不大好说。从李陵后来的自我表白看,他是假投降,但没有结果证实。

但司马迁忽略了汉武帝的一个最重要感受,正是这一点,差点要了司马迁的命!

汉武帝听出了杂音

其实,汉武帝根本没在意,李陵胜利还是失败,他更在意主力军团李广利的战果,恰恰李广利这次军事行动失利了!

汉武帝的恼火就在这里!自打霍去病和卫青去世后,汉军缺少能够统兵的大将之才。基于对卫青和霍去病培养的自信,他把目光投向了李广利。

假如李广利能成为第二个卫青,对汉武帝来说意义重大,不光汉军有了主心骨,也可以乘机打压一下卫氏旧部,甚至借机敲打敲打太子刘据。

汉武帝此时对李夫人正是热乎劲头上,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又能成为第二个卫青,对汉武帝来说,就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可以李广利不遂人愿,这个时候司马迁不合时宜地说李陵没有失败,反而有功,你让李广利何以自容?让汉武帝面子搁哪里?

假如李陵战死,汉武帝无话可说,事实上,一开始汉武帝确实以为李陵战死了,都已经对李家给予了抚恤。偏偏李陵投降了,这无疑又抽了汉武帝一记耳光。

李广利失败让汉武帝很没面子,李陵投降让他怒火中烧,司马迁在不能把握汉武帝心理的情况下,又不合时宜地替李陵辩解。本来司马迁与李陵的私人关系无人不知,这个时候他的辩解,让汉武帝对他恶从胆边生,一声令下司马迁被投入死牢!

司马迁的骨鲠之气是怎样炼成的

一般来说,历史记述需要客观公正,不允许掺杂个人感情,但《史记》却反其道而行之,司马迁包含个人情感色彩的史笔,将《史记》打造成了中国最伟大的史学著作!

我们透过史书中人物的描写,看到了一个充满骨鲠之气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也将他的个人气质,输入到了每一位主人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跃然纸上。

那里有爱有恨,有快乐有悲伤,有悲欢有离合,满满的都是司马迁倾注的血泪!

司马迁的血泪就源自于汉武帝所赐,因为李陵事件他被判死刑,自己又没钱赎罪,为了完成《史记》,他选择了士族阶层最为不耻的生活方式——接受宫刑!

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司马迁的眼中,气节大于生命,完成《史记》又大于气节。为了气节抛弃生命,导致不能完成《史记》就是轻如鸿毛!所以他选择了忍辱偷生。

汉武帝的冷酷无情,给了司马迁一个痛苦的人生经历,又使他炼狱重生!《史记》由此诞生!司马迁个人的不幸,却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大幸!

难怪司马迁对外戚势力充满鄙视,国士无双的李陵享受不到皇帝的恩泽,像他这样的士族们甚至没有公平待遇,偏偏李广利这样的草包,因为裙带关系,封侯拜将,他们难道不该受到鄙视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1282.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