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河南有几个地名 (河南有几个地名带阳)

作者:严川皓 干货分享 2023-04-26 00:28:03 阅读:17

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读就错,你能读对几个?

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发生了变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读音,作为河南人,以下这些地名,你一定或多或少读错过,或者听到其他人读错过,那么小编来科普一下以下这10个一读就错的河南地名,你错了几个?

河南浚(xùn)县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浚县原来不叫浚县,汉代称“黎阳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将黎阳县改称浚县,县城从浮丘山顶向北迁移至现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后四次从山西洪洞向浚县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进入县境,把浚“jùn”读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县就成了“xùn”县,而“黎阳”则成了历史称呼。

河南武陟(zhì)

武陟县的“陟”字,读(zhì)这个音,表示登高或者晋升的意思。

武陟县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

早在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武陟地区属于冀州,称覃怀。商周时期,根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的记载:“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春秋战国时期,武陟县先后属于郑国和魏国。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武陟县名开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河南荥(xíng)阳

荥阳,县级市名,属郑州市。荥阳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下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人口59万(2013年),面积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

荥阳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郑州市西部的荥阳市在远古时代濒临黄河,曾是一片沼泽地,名为荥泽,或称荥波。古人在荥泽向阳的高岗上群聚为生,建起了荥阳城。

河南柘(zhè)城

柘城县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

夏朝时期,柘城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柘城县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晋国被一分为三后,柘城县大部分属楚国。秦始皇建立秦朝,以邑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河南睢(suī)县

睢县古称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

说起睢县,就不能不提到睢水。睢水是古代睢县(州)境内的一条古河,流经今睢县北部一带,睢县就是因睢水而得名。历史上黄河在中下游多次改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睢县的地形地貌,睢县境内原有的一些河流、丘陵,今日已难寻踪迹,睢水在睢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河南渑(miǎn)池

渑池县隶属于三门峡市,其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渑池县历史源远流长,最出名的是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最广为流传的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典故——渑池之会。

河南中牟(mù)

郑州市东部的中牟,西周时叫圃田,是周天子打猎的场地。

汉朝开始设城,因城北有一座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相对于山东的外牟而称中牟。春秋时期属郑国,在此设邑。战国时属魏,置中牟邑。西汉始置中牟县。此后历代均设中牟县建制。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河南长垣(yuán)

长垣县是河南省省直管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南与封丘县、兰考县毗连,北与滑县、濮阳县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

河南泌(bì)阳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驻马店的下辖县。因位于泌水之阳而得名!西汉时期,设置比阳县,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阳县治即今泌阳县城。公元1381年,也即明朝时期,毗阳镇复置县,名为泌阳县,属南阳府。2000年6月8日起,泌阳县属驻马店市。

河南汜(sì)水

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古称“雄镇”,是河南省荥阳市辖镇。东接七朝古都开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南有嵩岳名刹少林寺,北依华夏之源黄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紧邻铝城上街区,与巩义市交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横贯镇区,310国道贴境而过。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地名上就展露无遗,是不是觉得自己白上了那么多年学?看完这些终于意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多么重要。这些地名,你读错了几个?(X)

洛阳的瀍河区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古城洛阳的少数民族多,是作为古都遗留下来的事情.。其中回族人口位居第一,满族、蒙古族人口分别次之。其他还有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42个少数民族。除回族与洛阳有着较早的渊源、满族和清王朝的入关统治有关、蒙古族为避世乱而隐姓洛阳之外,其他兄弟民族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洛阳的经济建设调动而来的。

在洛阳,除汉族世居并遍及全市之外,各少数民族,尤其是以回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是以“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与汉族杂居,因而民族特性较为鲜明。

新中国成立之前,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市区、郊区和附近属县,居住城镇者自成街道,居住农村者自成村落,如洛阳市东关、北窑、马坡、塔湾,宜阳县韩城乡西关,偃师北窑、缑氏,洛宁县王范镇,嵩县德亭乡南坡,新安县五头乡、铁门镇等。满族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栾川县、嵩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栾川、汝阳、孟津等县。其他少数民族在洛阳及所属9县(市)分布虽广,但数量较少。

回族喜爱清洁,比较团结,精明能干,有经商传统。据载,该民族是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影响。从回族的出现与成长来看,它既信奉伊斯兰教,又不断与汉族融合,属于缘起于我国的原生民族,其个案性较强。

隋唐时期,阿拉伯及波斯(今伊朗)人来到洛阳经商或从事宗教活动,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定居者通过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洛阳回族的先民,成为洛阳回族的族源。其后,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回纥兵部分卜居洛阳,这些人也成为洛阳回族的一个来源。元代,成吉思汗挥铁骑西征至今伊朗、伊拉克一带,回师之时共掳回10万工匠。这些人在中原与汉族通婚,形成了我国回族的主体,并进一步充实了洛阳回族的成分。至忽必烈时期,这些来自两河流域、较显深目隆鼻的客籍人又成为忽必烈的帐下勇士——“探马赤军”。这些回回军士的一部分人后在洛阳屯田,成为洛阳回族的又一来源。另外,回族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还常有其他民族成分加入而成为回族成员。

洛阳的满族与回族在语言、文字上,都通用汉语、汉字。满汉通婚无禁忌,生活风俗与汉族大同小异。洛阳全市皆有满族分布,市区满族多为建国后为支援洛阳工业建设,由全国各地来到洛阳定居的。市区蒙古族大多是建国后迁来的,而孟津县蒙古族的来源,据蒙古族作家李凖对《李氏家谱》考证,该县马屯乡一带的李姓为蒙古族后裔,他们原为元朝亡国遗民,因备受歧视,恐招横祸,遂改为李姓。但居住在洛阳的蒙古族,由于长期不知自己为蒙古族,因而在生活习俗上已与汉族几无差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5358.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